地热能在线年度会议
第三届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2023)
0
0
0
0
天数
0
0
小时数
0
0
分钟
0
0
秒数

2022年10月22-23日,“2022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腾讯会议线上成功召开。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地热能在线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安徽南国冷热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地热能研究中心、河北地质大学地热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协办。

 关键词 |地热能 会议 前沿技术

共4209字 |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作者 | 地热能在线

2022年10月22-23日,“2022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腾讯会议线上成功召开。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地热能在线、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安徽南国冷热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地热能研究中心、河北地质大学地热学院、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协办。

本届大会在两天的会议议程内共献上29个专业前沿学术报告。大会除了线上主会场以外,还设置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等20多个线下分会场同步收看,来自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两院院士,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近2000名嘉宾线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了本次大会,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750人,第一天线上实名参会总人数1583人,第二天线上实名参会总人数1003人,创造地热行业线上会议(直播除外)的最大参会人数记录。

 

   

 汪集暘院士为“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开幕式作致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上,资深地热学家,中国科学院汪集暘院士、东道主长丰县发改委罗朝阳主任、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张学锁董事长先后致辞,欢迎代表们参加本次大会,并诚挚邀请大家到安徽长丰开展地热项目合作。此外,出席会议开幕式的领导还有:安徽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李益湘以及安徽省能源局相关部门同志。


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庞忠和研究员主持大会开幕式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发改委主任罗朝阳致辞


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学锁致辞

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应邀作了大会主旨报告,题目是:地热源地球物理场初探。何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广域电磁法勘探原理,并通过实例,讲解了新技术方法在页岩气和地热能勘探中应用。


何继善院士作大会特邀主旨报告:地热源地球物理场初探

22日上午的大会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闫家泓教授主持。

先后发表演讲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地热系统动力学的几个进展;西南石油大学祝效华副校长:高压电脉冲破岩提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新奥能源研究院深层地热技术中心总经理周伟:新奥深层地热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专委会主任李元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与地热能产业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大同盆地高温地热多尺度地球物理探测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克文教授:热伏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下午的大会由庞忠和研究员主持。

先后发表演讲的有:德国克劳斯戴尔大学侯正猛院士:深部地热开发前沿;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基于开挖技术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GS-E;天津大学戴传山教授:深层地下水渗流速度热脉冲测试方法;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彩霞: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利用创新与经验分享;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王沣浩教授:中深层地埋管地热供热技术工程应用及系统能效提升建议;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英研究员:盖层对深层地热资源形成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总工程师赵苏民:水热型地热资源属性与回灌技术发展。


 23日上午报告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静晨主持。

先后发表演讲的有: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铮:地下储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展望;成都理工大学宋荣彩教授:海洋地热地质条件和开发前景;中国华能集团清能院温室气体减排部副总工荆铁亚博士:火电行业地热能开发的一些关键问题及思路探讨;羊易地热电站有限公司热储资源部经理罗峰:羊易地热田地质及工程概况简介;成都理工大学胡杰副研究员:GeothermoTool基本原理及其在地热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孔彦龙副研究员:地热计算器3.2:让计算更简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蒋恕教授: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到地热-相同点和差异。


23日下午的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孔彦龙主持。

先后发表演讲的有: 中国地调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李胜涛研究员:天津雄安深部地热资源调查与科技创新;扬州大学杨卫波教授:能源桩换热及热-力耦合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长江三峡院地热中心孟博言研究员:在社区范围内评估密集的浅层地热利用的热影响和可持续性:案例研究的经验教训;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蔺文静研究员:中国不同成因类型区干热岩资源热源模式研究;郑州大学黄奕斌博士:中深层地热资源全深度动态监测及传热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黄永辉博士:深部裂隙型含水层储热效率评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田小明博士:基于伴随梯度的高效地热历史拟合方法;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正高级工程师官煜:安徽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中地质因素的影响分析。大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地热能及地源热泵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针对提升地热行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讨论。


会议压轴报告完毕后,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庞忠和作了全面且精彩的大会总结发言,以浅层到深层产业关键技术的划分方式脉络清晰地回顾了两天会议的1个特邀院士报告28个主题报告内容,同时也结合国内相关地热项目开发与技术进展勾勒出了地热能产业技术创新现状与趋势,信息量十分丰富,主要涉及浅层地热储热,中深层地热成因机制、勘察设计、热储工程、采灌平衡、第三代储热,地热测量技术、观测技术、模拟技术,中深层地源热泵技术,中深层发电技术,地热碳中和发展战略,深层干热岩探索研究,E-EGS技术,电脉冲钻井技术,工程支撑剂技术,石油技术借鉴,海域地热资源等。因此,地热能在线团队将该视频呈现如下,方便错过会议的地热同仁了解,非常值得观看。

   

此外,庞忠和主任高度评价了会议上崭露头角的青年地热人,并鼓励年轻人就要努力做出 “老头们”听不懂的创新技术。最后他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向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参会嘉宾表示了由衷感谢,并宣布“2022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圆满闭幕。

地热能在线团队会议后记

去年“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极度困难情况实现了规模近400人的地热行业会议,今年大环境依旧严峻,但我们仍决定逆势而行,在庞忠和主席、李元普主任、马静晨秘书长的带领与指导下再创造线上会议记录,实现地热行业千人线上大会。此次会议通过互联网获得裂变传播效果,会议内容的丰富度与专业性得到业内外各界广泛赞誉。

我们非常由衷地感谢:

  •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长丰县发改委主任罗朝阳、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学锁、安徽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李益湘以及安徽省能源局相关部门同志;

  • 两天会议期间辛苦主持、幽默串场的庞忠和研究员、闫家泓教授、马静晨秘书长、孔彦龙副研究员;

  • 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祝效华、新奥能源研究院深层地热技术中心总经理周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专委会主任李元普、地大(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克文教授、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侯正猛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深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唐春安教授、天津大学地热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戴传山研究员、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彩霞、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王沣浩教授、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英研究员、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总工程师赵苏民、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鑫南、技术总监刘铮、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宋荣彩教授、中国华能集团清能院温室气体减排部副总工荆铁亚博士、羊易地热电站有限热储资源部经理罗峰、成都理工大学胡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孔彦龙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蒋恕教授、地调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李胜涛研究员、扬州大学杨卫波教授、长江三峡院地热中心孟博言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蔺文静研究员、郑州大学黄奕斌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黄永辉博士、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田小明、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官煜主任以及;因故未能出席的郑克棪教授;

  • 1951名线上实名报名线上参会与20多个线下分会场的参会嘉宾;

  • 两天会议期间两位院士前辈一直坚守到会议结束,这种学者精神让所有参会嘉宾和后辈学者十分难忘与鼓舞。没有你们的支持、指导与厚爱,地热能在线这个年轻的团队无法在这块“热土”扎根,更别说茁壮生长了。你们为我们创造了肥沃的“热土”,给予我们阳光雨露,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可以穿越寒冬逆势盛放。

我们,2023年第三届“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见!

征稿启事地热能在线面向业内人士征稿,凡与地热能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生产管理及施工应用等方面的优质稿件均可投稿免费宣传(含技术论文、新闻通稿、企业资讯等)。投稿添加微信好友号drnzx9527

往期精彩

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

《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发布

Soultz干热岩发电站访学笔记

关于可燃冰与干热岩的几个科学知识问题

深井(套管)换热量究竟多大?

在地质资料欠缺的情况下进行地热产能预测

冷眼看热点|中国干热岩开发:任重而道远

院士专访|地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未来能源

好书分享|京津冀油区地热资源评价与利用

央视首发|地质调查出品:地热那些事

中科院领衔的地热计算器3.1版本发布

地热企业Eavor成长经验及启示

汪集暘院士:浅议“地热资源税”

中国大地热流数据库

南国机电·2021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合影

2021年7月15-16日,“南国机电·2021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盛大召开。大会以地热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以高质量办会为宗旨,以让每位参会者“满载而归”为目标。来自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两院院士,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近400名嘉宾现场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由地热能在线主办,安徽南国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邯郸市伟业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矿局能源勘查中心)、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武汉芯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指导,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保定顺昌钻井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支持。

本届大会在两天的会议议程内,设置了大会开幕式、主论坛、地热地球物理勘查分论坛、免费OpenGeoSys(OGS)及地热计算器初级培训、Python在地下流体渗流领域的应用培训、以及“地热+”能源站考察活动,同时发布了《地热技术前沿内参》《2021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报告》。大会冠名商安徽南国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为大会组织了精彩的欢迎晚宴。

会议同期发布的《2021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报告》和《地热技术前沿内参》

大会开幕式由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官煜受邀主持。开幕式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方廷勇;安徽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教授级高工李益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专委会主任李元普先后致辞。

在开幕式结束后举行的主论坛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闫家泓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发表了题为《大力发展地热能,助推碳中和/碳达峰》的演讲报告;中南大学教授李帝铨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发表了题为《广域电磁法在干热岩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展望》的演讲报告;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张英代表中国石化科技部副总经理何治亮发表了题为《中深层地热资源分级分类与干热岩选区选址》的演讲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专委会主任李元普表了题为《“双碳”背景下的中国地热能开发产业发展之路》的演讲报告;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副院长熊强青发表了题为《地热勘查开发物探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演讲报告;安徽南国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临发表了题为《南国机电智慧能源站开发技术及产业布局》的演讲报告。

会议现场:右上为汪集暘院士作《大力发展地热能,助推碳中和/碳达峰》报告

下午进行的大会多领域学术报告,可谓是百家争鸣,各展所长。会议由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鑫南和天津大学原地热中心主任朱家玲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官煜、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邬小波、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王沣浩、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宋荣彩、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韩婵娟、大连理工大学深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迎春、奥马特科技有限公司Ormat Technologies中国市场运营总监夏晓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令宝、南京天加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李健、花侠温控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良健分别就《地热项目一钻成井之道》、《谈夏热冬冷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基于地下冷热储能的区域可再生供冷供热技术》、《中深层地埋管地热供热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油田地热研究技术体系及资源潜力评价》、《能量桩系统多场耦合特性研究及创新设计》、《E-EGS的热能提取效率研究》、《奥马特高效可靠的双支撑ORC透平技术》、《地热能有机朗肯/闪蒸耦合循环发电技术》、《全球地热ORC发电进展与成熟案例分析》、《记忆合金温控阀门在地热暖通行业的节能减排应用及其独特优势》等主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副院长熊强青地热地球物理勘查研讨会分会场报告现场

同时分会场地热地球物理勘查研讨会由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副院长熊强青主持,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的李涛赵宝峰董博缪旭煌分别作《综合物探方法在天津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对流型地热资源的勘查方法——以湖南省汝城地区为例》、《CR法及CSAMT法在深部地热勘查中应用》、《综合物探方法在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精彩报告,江苏华东八一四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岑超的《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江苏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赵冬宁的《SmartSolo  IMU-3C实时监测设备,国内首个干热岩发电项目突破的眼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高级的《三维MT成像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报告均引起热烈讨论。

第二天上午报告依然重磅,中国科学院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发表了题为《长三角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向》,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彩霞发表了题为《地热开发利用技术现状与趋势》,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育超发表了题为《以合肥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项目为例浅析夏热冬冷地区区域能源模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首席专家翟丽娟发表了题为《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创新技术》,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所长荆铁亚发表了题为《地热供暖模块化产品研发与环保评价》,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董利军发表了题为《利用工业余(废)热进行岩土跨季节储能供热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总工程师赵苏民发表了题为《天津地热勘查开发一体化技术》,加拿大地质调查局袁万驹发表了题为《加拿大地热勘探开发先进技术总结以及对中国地热开发的启示》,俄克拉荷马大学鲁建荣发表了题为《EGS开发中诱发地震产生机理和应用-以EGS Collab 和Utah FORGE 为例》,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谷俊杰发表了题为《探索地热驱动高效制冷+除湿技术的创新应用》,河北雄安素水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存发表了题为《保障高品质地热流量监测的15个管理和技术环节》。

第二天下午是针对地热行业热点问题的特邀专题报告,涵盖数值模拟与机器学习技术、地热勘探创新技术与方法、地热钻井先进技术与设备、地热发电成熟产品与案例、地热水矿物元素提取技术、地热清洁供暖与制冷技术、地热高效开发与回灌技术、全球范围内“零碳”建筑或社区案例、地热相关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极端条件下检测、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十大主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孔彦龙发表了题为《2021全球地热领域新研究、新技术与新设备》并解读了《地热技术前沿内参》相关内容、西南石油大学地热能研究中心主任祝效华发表了题为《地热钻井先进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田小明发表了题为《地热领域相关的数值模拟以及机器学习前沿发展》、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肖勇发表了题为《深层干热岩水力压裂改造难点与实践》、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韩凤清发表了题为《盐湖地下卤水开采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对地下热卤水资源化利用的启示》、清华大学博士后王永真发表了题为《地热发电技术的能量、经济、环境分析及未来展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深部钻探与深地资源开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教授崔国栋发表了题为《地热资源开发与回灌技术特点:与油气对比》、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刚发表了题为《地热利用技术在全球“近零碳”建筑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大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地热能及地源热泵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针对提升地热行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讨论。

会议期间针对青年研究人员举办的免费《OpenGeoSys(OGS)及地热计算器初级培训》和《Python在地下流体渗流领域的应用培训》参与人数众多,参会人员热情高涨。“地热+”能源站考察活动在大会第二天下午进行。

左侧为西安交通大学蔡皖龙正在进行OpenGeoSys(OGS)及地热计算器初级培训;右侧为代夫特理工大学田小明正在进行“Python在地下流体渗流领域的应用”培训

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地热+”能源站考察活动

大会以地热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以高质量办会为宗旨,以让每位参会者满载而归为目标。地热能在线团队结合行业亟需解决的痛点问题对大会报告进行了认真地甄选,将两天高质量报告与同期发布的《地热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地热技术前沿内参》结合,真正地让参会者可以高效率地了解地热技术、政策及产业动向。针对青年学者免费丰富的专业培训以及免费优质的考察活动,希望让青年参会者的一次参会终身受益。会议圆满结束,受到地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地热能在线团队倍感荣幸。我们是真正的地热人,得到过很多地热前辈的鼓励与支持,正因为体会过沉寂、经历过聒噪,才深刻明白地热行业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年轻人的未来,因此,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客观、务实的精神用心为地热行业服务。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往期精彩

2020年 中国地热纪要

免费获取|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

《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发布

地热,石油类高校不可错过的转型契机

Soultz干热岩发电站访学笔记

关于可燃冰与干热岩的几个科学知识问题

深井(套管)换热量究竟多大?

中国赢得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主办权

冷眼看热点|中国干热岩开发:任重而道远

院士专访|地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未来能源

央视首发|地质调查出品:地热那些事

中科院领衔的地热计算器3.0版本发布

地热企业Eavor成长经验及启示

汪集暘院士:浅议“地热资源税”

中国大地热流数据库

Image

为促进地热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中深层地热等领域前沿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2019年3月27日~28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外能源》杂志社协办的“第八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圆满结束,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专家、领导、学者以及其他会议代表齐聚北京,围绕地热勘探与开发工程、地热能综合开发与利用、油田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热发电技术与应用、增强地热系统(EGS)或干热岩以及地热发展政策与战略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果胜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美国工程院院士Roland Horne、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洪增林、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王贵玲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教授、天津大学朱家玲教授、北控清洁能源集团西藏事业部总经理杨耀廷等专家学者出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克文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


汪集暘院士演讲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汪集暘院士作题为《地球充电/热宝—一种地热开发利用的新途径》的演讲,地球充电/热宝是以地球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热开发利用的一种新途径。汪院士认为地球充电/热宝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应用广以及跨季节等优势,并从储能技术和末端技术等方面讲述了如何实现地球充电/热宝,最后分享了德国、加拿大、瑞士等国际典型案例和展望了我国发展的潜力。


Roland Horne院士演讲

国际地热协会前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Roland Horne教授作题为《Integrating Geothermal into a Highly Renewable Energy Portfolio》的演讲,Roland Horne从全球的角度谈到了地热从2005年开始复兴,不断有新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到地热这个大家庭,更有新的技术不断涌现,150摄氏度的地热资源完全可以经济有效地发电,增强型地热系统扩大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域,地热能在可再生能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王贵玲主任演讲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资源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王贵玲作题为《雄安新区热储空间结构》的演讲,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目前4000m以浅可开采热储层主要包括新近系馆陶组孔隙热储、寒武系崮山组热储、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以及高于庄组热储。其中,京津冀地区目前发现的产能最大的地热孔的单井供暖面积可达25~30万平方米,井温93℃,出水量为140m³/h。

洪增林院长演讲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洪增林作题为《陕西关中盆地南部山前中深层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应用》的演讲,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指地热储层类型为构造断裂裂隙热储的区域,地理上位于盆地南部与秦岭山前的接壤地带,沿秦岭山前断裂呈条带状展布,研究区范围涉及3市12县区,全区地温梯度值为3℃/100m左右,整体属于中低温地热田,局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优良。热源成因主要来源于地球内热能、放射性元素衰变、矿物转化以及生物降解,地热资源的形成模式分为热传导型和热对流型两类。提出了地热开发利用原则与方向:地热能供暖、地热水资源矿物质的利用、种养加一体化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农业以及地热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庞忠和教授演讲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教授作题为《雄县地热储对规模化开采与回灌的响应》的演讲,岩溶热储规模化开发在京津冀进行的如火如荼,全国岩溶热储的分布与雾霾重灾区对应性很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地区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在雄安新区的雄县投资兴建的地热供暖示范工程已经运行8年,供暖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以上,单一热田供暖规模世界第一。在大规模的开采和回灌作用下,雄县热储水位持续下降,压力的响应最快,其次是化学场和热场的响应。雄县岩溶热储是以对流,基于对流、传导叠加的“二元聚热”机理的复合式地热储。岩溶热储对规模化开采的水位响应主要取决于采灌均衡水平,温度响应受到回灌水温度的影响。

李克文教授演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李克文作题为《热伏发电进展》的演讲,热伏发电具有无噪声、结构紧凑、高度稳定可靠、易于集成模块化等优点。热伏发电技术可以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无需经过机械能的中间转换过程,所以也称之为热能直接发电技术。低温(地)热资源也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温差可低至30摄氏度。目前,李克文教授团队在热伏发电方面已经取研发了新型千瓦的发电装置、完成了千瓦级发电装置的现场测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的突破,在未来热伏发电能力有望超过光伏发电。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奇与兴趣。

杨耀廷总经理演讲

北控清洁能源集团西藏事业部总经理杨耀廷作题为《西藏地热开发现状及其挑战》的演讲,西藏目前已运营地热电站有羊八井地热电站和羊易地热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总计装机27.18MW,生产井16口,平均温度118℃,流量,80~120t/h。羊易地热电站并网发电时间为2018年,装机规模32MW,运营发电16MW,发电技术为ORC风冷。规划开发地热项目有续迈地热、谷露地热玉寨地热、苦玛地热、那曲镇地热、朗久地热、卡乌地热,预计总装机190~249MW。目前西藏地热开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国有企业对西藏地热的勘探开发投入力度远远不足、民营企业缺乏成熟的技术与管理配套体系、西藏自治区地热矿权规划或者设立不足、地热矿权登记审批周期过长、部分地热探区涉及到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宗教区域以及军事禁区、部分地热矿权为空白探区和矿权风险系数高、西藏高温地热发电基准价过高(征稿意见定价22元/兆瓦时)等问题。

Gang Zhao教授演讲

加拿大Regina大学Gang Zhao教授作题为《Geothermal Energy Production Status of Canada and Innovative Analytical Modeling Strategy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Development》的演讲,加拿大地热资源丰富,前期地热研究工作铺垫较好,亟待各大企业公司进行勘探开发应用。可靠的地热模型分析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很好的保证,可以更好地评价地热资源和优化地热开采。目前,Gang Zhao教授做的相关地热模型数值模拟在加拿大某些地热田已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未来地热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是结合地质力学和孔隙介质中的流体流动进行热储模拟。

熊强青院长演讲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原地矿部第一物探大队)地震分院院长熊强青作题为《中深层地热非震物探勘查技术及应用》的演讲,熊强青介绍了重力、磁法、MT、CSAMT等非震物探在羊八井、天津、山西太原盆地、江西以及安徽等地的成功地热勘探案例,主要通过识别控热断层、低阻含水层圈定地热发育远景区来优选地热勘探井位,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物探方法要结合地质实际情况选择和部署,单一的物探方法较为局限,通常需结合地质情况、多物探方法来综合分析。

朱建斌总经理演讲

上海唐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斌作题为《常温下具有相变蓄热功能的无机胶凝建筑材料》的演讲,传统节能方式效果非常有限,常温相变技术可以储存多余的能源,按需释放,减轻设备负担,平衡能源的不均衡,使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7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加灵活的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常温下具有相变蓄热功能的无机胶凝建筑材料是一种可提高地热利用效率且具备建筑承载力的相变材料,为您更加环保、安全、健康、节能的居住环境提供解决方案。

李治平院长演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院长李治平教授作题为《地热井回灌井距的确定方法研究》的演讲,目前地热的开发大都是利用水带热的方法,将热水采出、取热后将水回灌注入地热层,注入井距离的选择是经济有效开采地热的关键,注水井太远,增产成本,注水井太近,影响地热生产井。为此,李治平教授团队应用地下水渗流力学的理论,建立了回灌井距离确定的计算模型,编写了相关计算程序、计算了井距随储层物性、回灌注入量、地层传热系数等相关参数变化的数据、制作了回灌井井距分析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地热水回灌注入存在最佳的井距,最佳井距受储层物性和传热系数的影响最大。

宋先知教授演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宋先知作题为《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取热技术研究》的演讲,宋教授主要给出以下几点认识:①单井高效热提取技术兼具抽灌式地下水系统和埋管式热泵系统的优点,同时可以结合保温管柱、导热水泥、高效工质,是一种取热不取水的新型深层地热开发模式。②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回灌效果不理想、地下水量不充足,可采用单井换热技术开发地热资源;此外,废弃油井等闲置资产,可进行单井换热改造,变废为宝。③已有项目的成功实施,形成了单井取热完整技术体系,掌握了宝贵的现场数据,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积累;未来针对高品质地热资源,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性。④创新多分支井、径向井钻井与压裂一体化理论与方法,形成地热储层高效低成本钻完井新技术,为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郑秀华教授演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秀华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基于热储保护的钻井液特性”的演讲,热储伤害普遍存在且损失巨大,热储裂缝多发,温度高,使热储伤害严重,基于热储保护的机理重点讲述了气体型钻井液的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 

王令宝研究员演讲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研究员王令宝作题为《地热能有机朗肯/闪蒸耦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精彩报告,通过BFC和ORC耦合发电系统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对比发现地热能BFC发电系统具有较好性能,且在一定范围内,地热水和工质临界温度越高,系统性能越好。BFC发电系统设计应优先关注高性能的膨胀机,选用适宜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以减少发电系统的损失。

毛小平教授演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毛小平教授作题为“地热田成因及我国地温场特点”的报告,地热田的形成条件需要热源、通道、盖层各方面的结合;我国是弱岩浆活动或无岩浆活动地区,存在中低温地热田。温度分布可分成2-3段:高梯度段、低梯度段、低温段。并从独特的角度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受太阳辐射小的影响,海洋地区和两级地区地热流偏大是正常的,可能并不是因为板块的活动性;至少在10km以内的浅层地温场来自于太阳;地外行星,可能地核都是凉的。引起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广泛兴趣和讨论。

冯子军教授演讲

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冯子军作题为《两类裂缝后期充填花岗岩干热岩体破裂特征研究》的演讲,深部花岗岩干热岩体内存在较大构造裂缝,且被后期热液充填和后期岩浆充填。受两类后期充填体高温影响,微裂隙数量分布可以分为三个区:充填体区、交界面区、母岩区;微裂隙数量最小值位于充填界面处、最大值位于母岩内。充填体厚度与母岩内微裂隙数最大值成指数关系;充填体对母岩内微裂隙产生的影响范围为1m。后期充填花岗岩干热岩体中充填处为弱面,将有助于干热岩地热开发中人工储层的建造。

卜宪标研究员演讲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卜宪标为大家带来题为《中深层单井地热开采》的演讲,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从“单井采热功率到底可以达到多大、采热功率随时间如何衰减、岩石温度场随时间如何变化、固井水泥,保温管,井深对采热功率有多大影响、注入水温度和流量如何选择、井间距如何确定、间歇运行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单井EGS构想。

王玲总监演讲

广州沸腾温泉产业发展集团规划总监王玲作题为《中国现代温泉产业发展展望——温泉产业4.0》的精彩演讲,从地热温泉资源、温泉旅游产业和温泉产业生态圈三个专题的发展历程、案例分享、产业展望和行动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温泉产业4.0的前沿思考与展望。

宋晓轩演讲

兰州摩尔化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宋晓轩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发明专利“干热岩层内的人工圈闭”,该专利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工圈闭及若干相同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伸入地下干热岩层的U型管道。

青年学者演讲

相关青年学者也带了一些精彩的演讲,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梁旭作题为“Determination of Flow Connectivity and Heat Exchange Surface in Fractured Media Using Multicomponent Tracer Test”的演讲、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宋维强作题为“预测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地热系统循环采热介质时生产井内的传热效率”的报告、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胡俊文作题为“油区地热资源评价结果差异性分析”的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朱昱昊题为“Effects of Flow Rates and Temperatures on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徐中平作题为《北京市平原区深层地下热水开采》的精彩报告、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陈敬宜为大家带来题为《考虑储层化学结垢过程的贵德扎仓地区地热资源回灌开采方案对比分析》的演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朱文茜为大家带来题为《发泡剂对用于地热钻井的微泡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的精彩演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Snow Nompe为大家带来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Using Heat Exchanger Feamwork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的演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段云星作题为《增强型地热系统采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的精彩演讲、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岳东东作题为《潘庄凸起构造区雾迷山组地热流体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的演讲。本次会议的召开,让参会同行及业界代表了解了国内外最新地热勘查进展和开发技术,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言献策,对地热能高效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也指出了国内外地热行业中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我国地热事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本次会议采用了网络直播、同声传译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能聆听到地热产业最新成果与存在问题,推动了行业人才的培养。

Image

2018年3月27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主题为“清洁地热 零碳中国”的第七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会议就最新的地热勘察开发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与商业推广模式,地热产业开发利用规划、战略布局及关键技术、典型案例,邀约国内外地热能领域专家学者对地热能高效利用做了深入研讨。

此次会议由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山东科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协办。来自8个不同的国家的国际友人、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业内知名企业代表、媒体近400人与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克文教授、天津大学朱家玲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文东光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系主任黄中伟联合主持。

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地热项目主任Roland Horne教授作《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Measuring Enthalpy in Geothermal Reservoirs with a Downhole Tool》主题报告 

第七届Roland.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作《羊八井下一步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建议》主题报告

多吉院士从西藏地区的地质背景、热田地质条件、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作了讲解。

第七届susan.png

AltaRock Energy公司CEO Susan Petty 作《Coal to Geothermal in China:SuperHot EGS and Deep Sedimentary Basins》主题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助理王贵玲作《京津冀地热调查进展》主题报告

王贵玲助理对浅层地温能利用与城市地下空间耦合利用技术术、4000米以浅采灌均衡技术、4000米以深新层系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等方面作了讲解。

hooman.png

Kamel Hooman 作《Enabling technologies for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in Australia》主题演讲

李克文.png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克文教授作《零碳中国》主题报告 

李教授从国家能源需求、国家能源安全、清洁能源发展三方面作了介绍,指出在2050年左右,中国可以用地热供暖替代全部煤炭供暖,未来30年左右,用清洁能源替代中国全部的能源需求是可行的。

郑克棪.png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郑克棪教授作《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地热的发展》主题报告

郑教授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地热发展的因素。他指出,现在多地管理地热提出要求“均衡采灌”“100%回灌”,否则不予批准开采,这是矫枉过正,没有必要。并指出,对地热开发预设探矿权是不合理的。地热资源不等于地下水资源。

地热资源做到可持续开发就是最佳目标。最后郑教授对我国地热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朱家玲.png

天津大学朱家玲教授作《ORC发电系统蒸发器换热特性研究》主题报告

朱教授从国内外ORC中低温发电技术研究现状、蒸发换热器特性及准则方程研究进展、壳式换热器管外流动沸腾换热与准则方程、板式蒸发器流动沸腾换热与准则方程等四方面做了详细讲解。

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建康作《热泵技术在地热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赵总监对热泵在深部地热资源开发中的利用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周福宝教授作《地下煤火防治与热能利用》主题报告

周教授从地下煤火概况、传统煤火治理及成效、煤火区热害防治与热资源利用等方面作了详细剖析。

意大利.png

意大利TURBODEN工程师Rocco作《Overview of binary technology for clean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from low to high temperature resources 》的主题报告

Rocco介绍了其公司开发的双工质发电技术在高中低温地热资源清洁利用中的应用。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陆热开发领域排名前二的地热能源开发商,Turboden 与山东科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在地热发电及工业余热发电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战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地热的开发与利用。

何志亮.png

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何治亮副院长作《干热岩EGS项目选区选址思路及实例分析》主题报告

何院长从干热岩的开发、商业化运行、FORGE项目试验、干热岩选区评价思路与方法、参数、取值标准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查永进.png中国石油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查永进作《EGS发电钻完井与增产技术2020——2035年国家攻关建议》主题报告

查永进高工探讨了EGS地热钻井技术存在的问题,制约超高温钻完井的关键技术有:钻井流体不能耐高温、固井水泥及水泥浆耐温差等。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包括超高温地层钻井关键装备与技术研究、青藏高原高地温梯度地区EGS发电地下工程关键技术,从而形成规模化开发地热的钻完井与增产能力,实现地热能发电规模快速增长。

韩国.png

韩国Jeong Pyeong 作《水锤钻机在中深层地热开发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宋先知作《中深层地热井单井取热技术研究》主题报告 

宋教授介绍了地热井单井取热系统,提出核心问题是高效低成本取热系统——储层最大产能。并分别介绍了单井系统储层产能模型,单井井下换热器地热系统,单井同轴套管闭式地热系统,单井同轴套管开式地热系统,U型闭式循环地热系统,多分支径向井地热系统。分析了单井取热效果影响,系统取热功率的影响等技术问题。

清华大学副教授赵志宏作《非均质热储等效渗流通道模型及工程应用》主题报告 

赵教授从非均质热储中渗流传热过程,地热尾水回灌模型,分析及计算方法作了讲解。

经过专家们系统的讲解,为我国地热能高效利用指出了方向,探索出了可行化的发展路径,也将助力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早日实现。

Image

图为第六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

与利用国际会议主会场

2017年3月27-28日,第六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地质大学主办,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家冠名赞助并由泰利公司和肃宁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国际地热协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Roland.Horne,中国工程师院院士、首届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曹耀峰,国际地热协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庞忠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处长李宁波,国家地调局教授级高工张森琦,水文地质学家、勘察大师、前国务院参事王秉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前国务院参事沈梦培,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助理王贵玲等多位专家在会上作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克文主持会议。针对中深层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与参会同行及业界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大会充分融合地热开发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与商业推广模式,研讨地热产业开发利用规划、战略布局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等,为地热能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图为河北省肃宁县县长杨明义为大会致辞

庞忠和主任着重讲解了“大华北地区地热利用与应对雾霾”,从地热开发背景与愿景、机遇与国家重大需求、华北地区地热资源禀赋和迫切现实需求、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四个方面阐述了华北地区冬季清洁供暖需求与地热资源分布匹配较好,地热供暖有利于京津冀地区调整能源利用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减少雾霾。

图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主任庞忠和在会上发言

国际地热协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RolandN.Horne则作了“Fenton Hill EGS场地储层流体响应分析”报告,阐述裂缝、构造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大会共有20多位专家、10多家企业代表围绕地热勘探与开发工程、地热发电技术与应用、深层优质干热岩开发研究、高温钻井工艺技术、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地热开发实践中创新的商业模式、“十三五”规划对地热工作的要求等大会议题发言。

图为国际地热协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RolandN.Horne在会场发言

地热开发话创新

本次会议涌出地热开发新亮点,其中由泰利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以泰利的技术加铜仁的资金,共同推动铜仁地区地热能应用的“铜仁模式”受到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这一新型模式将带动地热能开发规模化、跨越式发展。

 

图为铜仁九龙地矿董事长蔡江向参会人员讲解地热开发新亮点“铜仁模式”

话肃宁地热供暖

会议特别关注了华北地区代表型砂岩热储供暖问题。《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地热供暖替代化石能源,《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暖总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河北肃宁县是华北地区典型的砂岩热储供暖代表性地区,供热面积将近400万平米,但旧有的地热供暖为传统粗放式直供、直排。2016年起肃宁县政府对全县地热资源进行整合,其中泰利公司携手承德热力成立合资公司对整个肃宁区域的地热供暖进行优化修复,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在整体改造后并网监控,最终实现智能调度,企业与政府通力配合,力争将肃宁打造成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县,砂岩热储集中供暖成功案例在华北地区更具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更值得业界研究、实践。

图为北京泰利新能源总工程师叶宏宇在会上作题为《砂岩热储地热集中供暖技术瓶颈分析与对策探讨》的学术报告

图为北京泰利新能源总经理汪继东为大会作闭幕致辞

泰利公司做为独家赞助冠名承办单位,肃宁县政府做为大会承办单位与泰利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地热可持续供暖利用,大会有来自四大洲的1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400多名会议代表,分别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规模较上届增加一倍。出席会议开幕式的有地大校长、四位院士,两位国务院参事,以及住建部、国土部、环保部的领导。会议还组织参会代表赴肃宁县参观考察,了解北京泰利针对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应用及区域联网颁式能源站建设,解决当地地热绿色可持续利用难题。 

图为参会人员赴肃宁县参观考察

图为第六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Image

“第五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3月18日在北京地质大学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参会代表分别来自我国多个省市的地热开发利用技术研发的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地热专用设备生产的企业,承担供热系统设计施工的工程公司等,共计130多人。

在会议开幕式上,地质大学副校长万力校长致辞,预祝大会成功举办;其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地热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热协会主席 RolandHorne 教授(“World Outlook for Geothermal En-ergy , and the Technologies that will be neededto”),针对世界范围的地热发电、直接利用、热泵及EGS未来的发展,分析和比较太阳能、风能和地热发电的特点,以及未来地热开发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并与会代表分享了大量地热开发利用的信息。通过对地热开发利用数据和世界地热的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在EGS开发利用上虽然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但未来世界范围内地热的发展将是EGS;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Kamel Hooman 博士(“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结合昆士兰大学近期做的关于采用二氧化碳工质的发电透平机、发电辅机系统冷却塔换热结构设计研究等,做了精彩的技术报告;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汪集暘院士(一路一带、地热先行)全面分析了中国地热开发利用的历史和发展路程,提出了中国应结合地热资源特点,重点开发水热型地热资源,在适宜地区开发地热发电;汪集暘院士结合我国资源条件和分布情况,进一步肯定了河北雄县、江苏南通小洋口、广东丰顺地热开发利用的模式;中石化曹现锋院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指出我国地热资源的发展,如果政府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地热应在“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中,占据半壁江山;中国国务院资深参事、地质勘查大师王秉忱教授(“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形势新进展”)结合我国浅层地热能的开发现状,提出了中国未来地源热泵技术研发和发展将会在节能减排、地热利用总量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经过王秉忱大师的多方努力,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也签发了多个支持地热资源开发的文件,为未来开发浅层地热能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条件和政策保障;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庞忠和教授也针对目前我国沿喜马拉雅断裂带的勘察及川西地区地热开发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国家千人”吉林大学许天福教授结合“十二五”在EGS前期研究成果及“十三五”在EGS开发技术研发设想等做了重点发言。

这次会议主题更加突出在我国干热岩开发利用相关技术,其中包括地热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探测、钻探、水力压裂、测井优化技术、热储工程、数值模型方法研究、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油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EGS发电方案优化以及EGS在我国未来发展潜力、前景等,共有34篇论文在会议上做了报告。

此次会议共收集到50余篇中英文论文,在中国地质大学李克文教授的努力下,与国际学术期刊ENERGIES(An Open Access Journal,SCI)编辑部中国北京分部达成共识,会后经Energies编辑部对论文质量严格审查后,将以专刊的方式刊登。会议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石油报、科技导报的记者,并对会议整体内容进行相关报导。

Image

2015年3月22至23日,每年一届的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会议在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庆油水务公司共同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

会议以中深层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为主题,共有20余位专家围绕地热勘探与开发工程、地热能综合开发与利用、油田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热发电技术与应用、增强地热系统(EGS)或干热岩、地热发展政策与战略等主题作大会议题发言。

前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Roland Horne,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Roland N. Horne 院士的报告主题为Injection-Triggered Seismicity in Geothermal Fractures(地热引发的断裂和地震活动),主要是关于试井解释以及地热工程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院士的报告是地热理应在雾霾治理和南方供暖、制冷中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以深井热害治理及矿井鑫能源利用新进展为主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地热能有太阳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会议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地热研究的水平,为推动我国地热资源走向规模化开发与利用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age

2014年3月17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资源调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

        

前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Roland Horne,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王成善,中国工程院院士贾承造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8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李克文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会议以探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在地热发电方面的应用为主题,围绕地热能综合开发与应用、油田地热资源开发与应用、地热发电技术与应用、地热勘探与开发工程、增强地热系统(EGS)或干热岩以及地热发展政策与战略等议题展开讨论。大会围绕引进高新技术,加快地热发展步伐、单水平井开采羊八井地热田裂隙基岩热能数值模拟研究、中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石油主要油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等课题安排了25个主题报告。  

Horne教授结合丰富的研究经验,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归纳总结,他为大会带来世界最新地热技术研究,针对如何表征和测量热储中的裂缝特性参数等问题作出详细的阐释。    

在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对我国地热开发提多项重要建议。汪集旸院士认为,应当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引进,进一步提高地热发电效率。如利用激光钻井技术,可以加快钻进速度和降低钻探成本。日前,中科院郑哲敏院士正在研究利用小型定向爆破技术以替代页岩气开采中水平井的水力压裂,试验已经获得成功。如果将这项技术用于于热岩地热的开发,定能推动我国干热岩地热能开发的步伐。     

从近年来地热能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地热专业技术人才相当缺乏, 已成为业内普遍面临的难题。日前,虽然有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可招收地热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但培养的人才数量与中困地热能今后的快速发展需求极不匹配。高等院校应加快培养地热相关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雾霾锁城已经成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常态化。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使可再生能源利用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地热成为其中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我国政府已经看到地热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在改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四部委于2013年初印发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给地热能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打开政策空间。《指导意见》指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10万千瓦,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要实现这些目标,地热行业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热能有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地热资源量非常丰富,虽然和美国的地热资源量在同一数量级,但无论地热发电还是地热供暖等开发技术与美国尚有很大的差距。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地热能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已探明、已开发的大型高温地热田少,已经查清的中低温大型优质热储不够。油区地热利用仍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油田生产过程中地热直接利用配套技术体系尚未形成,目前,一些油田已经开展了伴热输油、建筑物供暖及发电试验,但规模化开发利用不够。特别是地热发电刚刚起步,仅羊八井地热电站一枝独秀。干热岩的热能潜力已经初步查明,已有战略框架,但是,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清,亟待优选靶区。中低温、干热岩地热发电配套技术尚需继续攻关,国家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   

通过会议,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地热技术研究观点、方法以及成果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加深了对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认识,对促进地热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地热资源研究的水平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Image

2013年3月14—16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旨在促进地热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院汪集旸院士,中国工程院多吉院士、卢耀如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原副总裁、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Roland Horne教授,美国Alta Rock Energy公司总裁Susan Petty教授等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代表以及能源企业代表与会,就如何高效开发与利用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讨。

      

研讨会上,Roland Horne教授作了题为“ World Outlook for Geothermal Electricity 2013”的学术报告,介绍了2013年世界地热发电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有的国家已经建立EGS项目,在非火山活动区采用地热增强系统技术开发干热岩地热能。美国已有6个在建的EGS项目,试图在不同的技术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出可靠的EGS开发技术,保障在不会诱发地震灾害的条件下,有可持续、足够高的产能(温度与流量)。

 

 

卢耀如院士、Susan Petty教授等多位国内外专家结合研究经验,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水环所地热研究室主任王贵玲研究员、蔺文静副研究员就水环所目前开展的地热研究及部分成果做了汇报。与会代表还就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日前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和如何执行进行深入的研讨。

专家们围绕大型地热田的预测与规模开发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是:壳内熔融体热源、新生代火山热源、大陆裂谷深部热源、高放射性热源以及地壳浅部地热聚集机制进行靶区选择;开展热、储、通、盖等关键要素匹配组合形成大型地热田的机理,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会议紧紧围绕国内外地热资源的开发现状、优势、潜力及目前先进的地热发电技术展开讨论,就如何完成国家“十二五”地热能发展规划,及可能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应对方案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通过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方法及成果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地热资源及开发技术研究的水平,为推动我国地热资源走向规模化开发与利用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地热采暖开发初具规模,油气区地热已初步利用,干热岩地热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地热能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应抓住机遇,瞄准未来。  

会后,近百名专家学者发出呼吁:要立足现有基础,大力开发油区地热资源,加快油区地热资源评价和直接利用步伐;完善配套技术,发展油区中低温地热发电、油一热一电联产示范项目;开展我国深部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积极探索干热岩发电技术,为我国开展地下高温岩体钻探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Image

2012年3月8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首届中深层地热高效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在该校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邀请到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Roland Horne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等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部分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研究、生产单位的代表到会,就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国内地热资源潜力进行研讨,共同为推动我国地热资源走向规模化开发与利用出谋划策。会议为推动我国地热资源走向规模化开发与利用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力副校长致开幕辞。国际地热协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Roland Horne教授为大会作“地热能的未来”的专题学术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美国地热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地热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国际地热协会主席,Roland Horne教授近年来十分关注中国的地热资源开发并寄予深切的希望,他高度评价“中国非常适合发展地热能,因为中国有地热资源,有技术,有人力。

中科院院士汪集旸在“地热能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的报告中说,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是一种最为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是仅次于太阳能的第二大清洁能源。据估算,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其中可利用量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能源需求。在报告中,他反复强调“地热开发与节能减排”的重要关系。直言, 地热直接利用虽然发展较好,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没有形成资源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最佳模式。而我国地热发电产业近30年来几乎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 《可再生能源法》虽然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并没有明确地热发电项目的优惠扶持政策。地热发电停滞不前,导致我国地热发电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缺乏产业扶持政策和人才资源的匮乏,是使原本占有优势的地热资源利用未占先机的重要原因”。汪集旸院士还说,中国是一个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的国家,中低温地热资源的潜力很大。以华北油田为例,地热水资源总量约为17694亿立方米,所含地热能相当于446亿吨标煤。 “我们首先要立足于中低温的地热资源,先尽量把中低温地热资源利用起来”。

       

长期从事地热勘查与科研工作的首位藏族工程院院士多吉也在“西藏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的报告中指出,加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力度,摸清我国地热资源家底,十分重要。我国地热资源虽经几轮评价,但基数仍然不清,特别是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中的地热资源量尚未得到进一步评价。勘查评价滞后于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到地热产业的发展。他说中国地热发电潜力巨大,其中西藏地热蕴藏量居全国首位。目前开发利用量不到资源保有量的千分之一,总体资源保证程度相当好。多吉院士还向与会代表介绍我国高温地热发电的典型一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到2011年3月累计发电25.76亿千瓦时,比燃煤发电减排二氧化碳280多万吨的实例。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楼在报告中说, 世界范围内高温地热资源的最有效利用途径是进行地热发电。地热发电安全、稳定、可靠,不受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影响、清洁、低碳,可以充分发挥地热资源的优势,是其他种类的可再生能源无法相比的。地热发电的投资成本与水电、风电相当,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投资成本便宜很多。如果对西藏投人10亿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地热发电可以每年生产2.4亿度电,而太阳能发电每年仅能生产0.18亿度电,两者相差13倍。

与会代表分别就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作专题报告,进行深入地研讨。

据本次会议的信息,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大中型企业参与投资开发地热资源,并已有多个大型地热资源开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如北京市凤河营地热田整装勘查与综合开发项目已探获120℃的高温地热水,拟开发地热资源热、电、冷、汽四联供项目,全部开发后可为北京市近5000万平方米建筑物提供地热供暖服务;西藏自治区羊易高温地热资源发电项目即将进入生产井钻探阶段,全部开发后可实现发电装机容量50兆瓦;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高温地热资源发电项目即将进入地热钻探勘查阶段,开发后可实现发电装机容量3O兆瓦。此外,还有一些规模化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项目正在勘查或建设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项目的不断增多,地热资源将在重要替代型能源行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地热资源属于绿色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化石能源较为理想的替代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状态分为水热型、干热岩型和地压型等。我国地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分布也非常广泛,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不完全统计,仅我国1 2个主要沉积盆地的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就高达8532亿吨,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2560亿吨;我国大陆3000—10000米深处于热岩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高达860万亿吨,相当于目前全国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

我国有巨大的地热资源蕴藏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正处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与会专家呼吁,要抓住机遇,尽快行动起来,支持鼓励地热新能源发展,尽快拿出我国地热勘查开发的路线图。      

专家建议,要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地热产业,科学规划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攻关,创新地热勘查、开发利用技术,重点解决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制定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推进地热发电产业化、规模化。要整合优势力量,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突破关键技术,提高地热能科技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